精创电气:冷链“大脑”的隐形冠军炼成记-精创股份
首页 新闻中心

精创电气:冷链“大脑”的隐形冠军炼成记

20万次托盘装运、1500万次冷却箱运送、15000架次航班运输。据麦肯锡公司称,预计新冠疫苗问世后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将超过100亿剂。

巨大的需求背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痛点。

“温湿度将是疫苗运输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国际航空货运协会表示。

在中国,国药、广药等企业生产的每10支疫苗里,有8支背后都藏着一位“冷保镖”——精创电气。这套物联网监测系统,它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疫苗运输过程的温湿度变化,还能够实现和医药监管部门的数据对接。

1996年,自动化专业出身的李超飞和妻子李敏共同创立了精创电气,从推出全国首款数字温度计,到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冷链物联网企业之一。

精创电气屡屡守正创新,先后创造了冷链领域一个又一个第一。

精创电气(以下简称“精创”)是如何从单纯的硬件企业,发展为冷链系统解决方案的平台公司?一家20余年的企业又是如何显示出旺盛生命力的?

 

01

创新,来源于持续的专注

在制冷行业,压缩机是心脏,温控器就是控制管理压缩机的大脑。哪里有压缩机,哪里就有控制系统。所以,精创做的是冷链设备的“大脑”管理中心

1996年,推出首款数字温度计,在制冷行业中首开先河;

1997年,首款微电脑温度控制器问世;

1998年,第一款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卤素检漏仪研发成功……

2021年,全球首款全面联网、全面智能的智能真空泵亮相第三十二届国际制冷展。

精创董事长李超飞,正是背后的灵魂人物。

年轻的时候,李超飞就很痴迷技术。高中时候,就给乡里乡亲修收音机。上大学时,又给乡亲们组装电视机。因为在80年代的农村,没有票是买不了电视的。李超飞就靠一把电烙铁、一个万用表、几把螺丝刀、钳子这些简单的工具,把电视组装好了。

图说:李超飞董事长在智能制造工厂

1996年夫妻二人成立精创电气。当时中国的制冷设备都是手动温控器,如果能实现自动控制,既方便又节能。他们先是买来国外的产品,拆解开来学习研究,从而模仿创新。

但当时在徐州这个地方,连电子元器件都买不全。

李超飞就带着两个技术人员来到深圳的福田区,从那里的赛格电子市场可以买到各种所需的电子配件。

在出租屋里,三个技术男在历经几个月的酷暑中,开发出了智能温控器、检漏仪……公司早期的几款产品,几乎都是李超飞亲自带人做的。

李超飞对做好产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客户的需求也有着非常清晰、敏锐的洞察。在妻子李敏眼里,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丈夫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思考行业发展、客户需求上,心无旁骛。

而精创的创新基因就源于此,都源于专注,来源于钻研。琢磨进去了,就会发现,无论什么行业,都可以从中找到借鉴之处。因为对技术的持续钻研,李超飞本人还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拥有5项发明专利。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未来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竞争力,首先要善于洞察行业和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要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此外,还要善于整合资源,推出系统的解决方案,降低成本,帮助客户提升利润空间,提升更大的竞争力。

沿着这个思路,在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李超飞把数据的记录和保存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来进行研发。2015年,精创全面启动物联网战略,公司逐步从硬件产品过渡到以提供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为主的冷链物联网企业。

如今,精创每年向市场推出不低于40款冷链测控新产品。丰富和齐全的产品线,构筑起精创强大的竞争壁垒。

 

02

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去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擅长技术,还不能代表精创就是一家优秀的公司。

梳理精创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其制定的营销策略,似乎每次都比别人快半步。

1、 别人找代理,精创设办事处。

精创刚开始做经销商市场,当时全国做制冷配件的都集中在各个城市的“一条街”上。这些小企业为中国几十上百万的工程、安装、维修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那时候,同行销售方式就是在各个城市的制冷配件一条街上找代理商。但精创进入得晚,那些规模或者渠道最多的代理商已经被别人做过了。怎么办?

后来,李超飞就直接绕过代理商,设立办事处,并规定:谁要货就给谁供。不过一年业绩就超过了竞争对手。

2、别人做经销商,精创做工厂配套。

后来,当同行都在做经销商客户的时候,精创开始往产业链上游延伸,为冷柜品牌企业配套控制器。最难的是攻下松下。

松下曾一度拒绝中国品牌进入其供应商体系。7年时间里,精创锲而不舍地邀请松下来验厂,接受他们的质询和改善意见。松下的人走了,精创就组织员工立即按照他们的意思改。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叩开了松下的大门。

3、别人停留在线下,精创转战线上。

2010年,电子商务开始快速崛起,大型传统企业相继试水电商。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电商成为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渠道的绝佳途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超飞把精创的产品放到了线上。

网络销售的好处,在于很快能得到市场的验证。果不其然,订单很快就来了。后来,精创又趁胜追击,陆续入驻了各大主流电商平台。

再后来,精创干脆自建电商平台。出于温控器产品特性,其目标客户又是制冷公司、安装公司等精准、固定客户的考虑,自建平台是最佳方式。至此,一个围绕自身的小生态,开始初具模型。

至今为止,精创仍然是该领域里唯一一家做线上的冷链企业。

现在,在亚马逊、eBay等40多个国家的电商平台上,都有精创的产品销售。截止目前,精创的海外市场线上销售,已经与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相差无几了。

预计今年,仅美国的线上销售就会过亿。更重要的是,精创手上已经掌握了美国的终端复购客户2万多个,而美国本土的老大们还没有觉察到。

2021年开始,精创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四个字:猛推线上!

4、别人只卖国内,精创大胆出海。

有一次,李敏听说广州有个广交会。为了一弄究竟,专门到广州去看,没想到发现还有这么多外国人参加。

通过广交会,李敏又进一步了解到:全球有三大著名制冷展。就这样,借助海外展会,一个专业工业品开启了外贸之路。后来,公司近70%的利润来自海外市场。

但刚开始,海外市场的探索并不成功。开展会、招代理,尽管前期投入了不少钱,但始终进展不顺。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李敏将其归结于建品牌和建渠道的能力弱。所以,精创要想进入美国主流的制冷配件渠道,难度非常大。

夫妇二人很快就发现一条突破之路——海外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可以冲破既定的规则边界,大大降低中国企业出海的难度。后来,李敏把精创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写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目前,精创把销售收入的8%,用于研发投入。国内销售收入的5%、海外销售收入的15%投入到精创的品牌建设中。

图说:精创电气董事长李超飞

精创在市场拓展上的探索,总结起来一句就是,对市场保持高度敏感,客户在哪里,精创就去哪里。

 

03

用事业部制,培养更多担大任的人才

为了不断支持新业务的拓展,2015年精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组织创新。从大锅饭、到分小锅吃饭,精创开启了事业部制的进程。

早期,精创基本是按照硬件产品来划分的事业部,后来物联网战略开启后,按照从冷链链头的头部、到链尾的末端,事业部相继从四个拓展为六个、八个,后来又缩减为六个。

在李超飞看来,事业部制有力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因为事业部制以后,要有事业部负责人、技术总监、营销总监……这时候,年轻人就被提拔上了,再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机制,一大批精英人才涌现了出来。

在六个事业部里,有一个事业部非常特殊。它就是“环境科技事业部”,这个事业部生产的是环境监测仪类产品。看似跟“冷链”主业毫无相关,但“传感器”技术却是相通的。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检测仪表的市场空间巨大。

今年,这个事业部将会被拆分出去,进行单独运作筹备上市。李超飞把90后女儿放在了这个事业部,让其担任总经理,本来是培养她作为接班人的一个试验田。

但没想到,女儿的表现十分出色,在事业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相比老一辈,她更善于使用新的营销方式,快速地在全球进行推广。

她立志用10年时间,把环境监测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做成一个受人尊敬的全球品牌。这让李超飞夫妇感到非常欣慰。

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精创每年保持持续增长。即使在去年疫情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净利润一倍的增长。

 

04

培养人才“自驱力”

精创公司创立于1996年,作为一家有20多年历史的企业,为何每年还在持续增长,甚至不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不断进行组织变革?为什么精创看上去没有大多数企业会有的惰性?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李超飞、李敏夫妇身上去寻找。李敏年近60岁,仍然每天保持跑步、看书的习惯。

每到周五下午,他们全家三人都各自背着书包奔赴课堂,李超飞和女儿读的是中欧商学院,李敏读的是荷兰商学院。如果进展顺利,明年李敏就能拿到博士学位。

“老大姐”尚且如此,底下的员工哪还敢懈怠?

“老大姐,你放心,我这个事业部要一统江山!”

“董事长,您放心,我们要一枝独秀!”

“您放心,我们要做到世界第一!”

这些员工拍着胸脯做的“保证”,又反过来激励李超飞夫妇,让他们更加不敢松懈。与其说是被董事长夫妇所感召,不如说是被公司的使命和目标所感召,由此驱动着每个人奋斗不息。

事实上,这和李敏对于员工的“内驱力”教育分不开。

图说:精创电气副董事长李敏

李敏在正式创业之前,曾经有过学校任教的经历。正因为如此,让她深刻意识到了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

你看哪个学校能培养出孩子的动力?”所以,李敏特别注重对孩子内驱力的培养和素质模型的建设。

来精创应聘的年轻人,无论最终有没有选择加入,李敏总会给出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教会年轻人怎么选企业、怎么做决策。她试图让年轻人明白:只有专注,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创造更大价值后,才能真正实现财富自由。

不管应聘者最后是否选择精创,都会感激李敏的指引。有的人说,还没有见过哪一个人力资源,上来就给我分析我过去的弯路,未来怎么走。

 

05

做小事成大事

从创业到现在为止,精创几乎没在银行贷过一分钱。10年前,当地有个优惠政策——高科技企业可以享受700万无息贷款。在政府的极力倡导之下,精创贷过来之后,几个月的时间又还给银行了。

李超飞说:“你把你自己逼到绝路上去,才能绝处逢生,否则自己的内在的潜能是发挥不了的。”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很现实的考虑:

为什么不从银行贷款?我们知道,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银行政策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路走来,他们亲眼看着精创周围80%的企业都不在了。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之间都是从银行贷款,且互相担保。当银行政策一旦收紧、企业就还不上了,他们的资金链就断掉了。

对于怎样做好公司,李超飞夫妇有自己的策略:

1、 始终保持现金流充足。

2、 通过创新、工匠精神,为客户提供同行业无法提供的好产品。

3、 制定好营销策略。

这样做下来,这么能缺钱呢?在他们看来,很多倒闭的企业,就是因为看起来做得很好,然后马上扩张。但是扩张完之后,管理能跟得上吗?人才跟得上吗?所有事情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做的。

李超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小事成大事”,不要天天想着做多大的事情,所有的大事都是通过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来实现的。

这么些年,精创一直坚持“守正创新”。

李超飞说,永远守住自己从农村走出来那种最底层、最朴素的价值观。“我们不敢失败、不能失败,我们只能坚持不断创新、坚持扎扎实实做好运营,这才能保证公司20多年来,年年都挣钱,每年都是过去最好的一年,也是未来最差的一年。”

图说: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

2007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当时,知名跨国品牌艾默生电气向精创投来了橄榄枝,他们承诺的收购价就将近两亿人民币。当然还有另外一家跨国企业,也开出了同样的价格。

在两年的时间里,公司上上下下配合艾默生做了很多资料整理工作,光清单内容就列了上百项。他们甚至带走了工厂底下几十米深处的土壤,以考察精创的环保做得是否到位。

最到后一刻,李超飞突然疑惑了:公司卖了之后,我们到底干啥呢?总归还要干点啥,不能闲着吧?既然都是要工作,还不如就做熟悉的。

回忆起这段插曲,李敏心生感叹:“精创没有卖,于国于家都是好的。”

李超飞给公司定下了一个目标:2028年,精创要成为冷链物联网全球领导者。

推荐新闻

上一篇:以温度感知鲜度,精创股份携多款解决方案亮相亚洲生...

下一篇:如何用物联网技术守护餐桌安全?精创为助力农产品冷...

返回